精准跟进保障人才供给
——常州大学探索“五位一体”跟进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布最新一期自然指数排名,常州大学在江苏省内高校位列第5。没有名校光环,没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常州大学实现了学科建设水平和内涵发展的持续提升。成绩的背后,是其始终准确把握地方性大学建设新使命,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出发点,着力打好“地方牌”和“行业牌”,为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不懈努力。
重构新型师生关系
自2015年10月开始,时任常州大学校长的浦玉忠,在华罗庚学院当起了班主任。和所有班主任一样,浦玉忠照常开班会,与学生谈心,认真履行班主任的职责。
“跟进式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作为学校的决策者,通过当班主任,会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兴趣点在哪里,这样作出的决策才能更合理、更科学、更准确。”现任党委书记的浦玉忠认为,以教育跟进、教学跟进、管理跟进、服务跟进和活动跟进“五位一体”的跟进式人才培养体系,其核心就是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从2012年起,常州大学积极参与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为学校首个接受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并于2015年正式开展校内首批认证式专业评估。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安全工程3个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8个专业通过了校内认证式专业评估。
此外,常州大学开发了以二维码评教等功能于一身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移动互联和社交新媒体走进校园,线上渠道成为课堂的一部分。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16年刚毕业的丁浩,注册了“浩刻坊”剪纸工作室,短短几个月已有10多万元营业额。回想创业历程,丁浩告诉记者,“创业初期,学校常青藤创业社区给我免费提供场地,帮我对接资源,还为我极力宣传”。
“学校已建成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验室,打破学院界限,实现资源共享。”指导老师彭伟介绍,常州大学每年拿出200多万元专项资金,采用“基金+项目+实验室”工作模式个性化的“校园创业诊所”,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跟进培育和协同创新。每年开展科技学术节等数十项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原动力。
“以往,人才培养以知识传授为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现在,学校要以专业为基础进行教学跟进,强调的是跟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最终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常州大学校长陈群认为。
如今,“五位一体”跟进式人才培养催生了人才质变,三年来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170余项,就业率稳居江苏省高校前10名,在最近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上,常州大学排名第172位。(本报记者 苏雁 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