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江南大学:凝炼优势 特色办学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布时间: 2012-07-10 浏览量:

      近年来,江南大学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牢固坚持质量生命线,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运行机制,形成了“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人才培养特色,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高。
      一、依托行业企业,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素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的江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牢牢把握立足轻工、发展轻工的神圣使命,树立“因轻而立、依轻而兴、靠轻而强”的办学理念。2010年,我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6个本科专业、6个工程硕士专业列入试点,为培养轻工行业中坚人才带来新的机遇。一是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依托行业优势,充分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加大选送青年教师赴企业一线培训力度,引进、聘请行业专家任教和参与实践教学指导。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二是促进校企联合,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长期以来,学校与行业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1年,学校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并分别与光明乳业、青岛啤酒和无锡第一棉纺织厂联合共建了校企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三是推进研究生培养改革,不断扩大行业覆盖面。积极鼓励引导研究生深入企业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课题从企业中来,成果回到企业中去”,切实提高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在洋河酒厂、小天鹅电器等15个大型企业建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四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培养卓越工程人才。2010年无锡籍香港知名实业家唐翔千捐资4000万元,与我校合作组建“江南大学君远学院”。“君远学院”是学校机械工程学院的院中院,每年招收两个班,专门培养集机械、电子工程交叉学科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卓越人才。
      二、创新体制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努力实施个性化培养,积极创造批判性教学环节和学习环境,鼓励师生参与高水平科研和国际交流,并成立了虚拟的荣誉学院——至善学院,全力支持至善学院牵头进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选择性精英教育的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精心打造素质创新课程体系。针对大学生知识结构中普遍弱项,如中文写作、英语听说等,为“至善生”精心打造了系列精品公选课程模块,包括素质提升类、能力强化类、知识拓展类,聘请名师、名家、学科带头人授课。每学年第二学期的短学期,聘请10-15位美国教师执教,为“至善生”进行为期三周的小班封闭式训练,全面强化学生英语听、说、写能力。二是精心谋划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学校为每一位“至善生”选配特聘指导老师,从800多位高级职称教师中遴选80名教授、60多位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博士,作为“至善生”特聘指导老师,充分发挥教师在启发创新意识、指导人生规划、参与科研训练等方面的领航作用。“至善生”全员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全程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升。三是精心设计虚拟学院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以至善学院管理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构的行政管理体系;以导师为点、课程为线、项目为面的立体化拔尖培养管理运行体系;围绕荣誉吸引、能力强化、资源倾斜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保障体系;从个人申请、定期考核、适时分流、择优增补的至善学生进入、退出机制。2009年以来,至善学院累计从全校2008-2011级2万名本科生中选拔了847人,中途流出145人。
      三、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培养地方急需人才
      “十一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社会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布局,整合学科资源,培养地方急需人才,努力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和水平。一是优化专业设置。江南大学由多校、多校区整合而成,办学资源相对分散,少数专业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2010年,学校提出了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按照“凝炼方向”、“集中资源”的原则,去枝强干,将本科招生专业从63个调整为50个,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优势和新兴专业。通过集聚资源,强化内涵建设,极大提升了专业水平。建成15个国家特色专业、1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二是整合学科专业资源。坚持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地方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发展布局。2007年以来,学校相继组建成立了医药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数字媒体学院、人文学院和物联网工程学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原有学科专业优势,拓宽了服务领域,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三是推进校地互动发展。2007年以来,我校与无锡市有关部委办局,先后共建成立了25个市校共建研究中心,取得了一系列代表性研究成果。如我校与无锡市共建成立的全国第一家实体性的物联网工程学院,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投入建设经费超过7000万元。 “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物联网工程”学科也获得江苏省优势学科工程项目和国家外专局“111引智”基地项目立项建设,获准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到账科研经费1.3亿元。目前,我校正全力推进与无锡市政府合作共建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
      江南大学将以这次会议召开为契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江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找准定位,进一步深化改革、主动实践,积极发扬优势、彰显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全省实现“第二个率先”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湖北工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 邮编:43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