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山东大学深化“三跨四经历”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 2012-07-10 浏览量:
           2002年,山东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第二校园经历”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逐步扩展深化,形成了“三跨四经历”人才培养模式。“三跨”即跨学科(学院、专业、校区、年级等)、跨学校、跨国境学习,“四经历”即本校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三跨四经历”已经成为山东大学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学生、学校、社会、专家的认可。

      ——内容充实,有的放矢。“三跨四经历”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放矢。一是跨学科、跨专业学习,丰富本校经历。第一,推行通识课程。学校开设了国学修养、创新创业、艺术审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七个高水平通识特色课程模块供学生选修。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第二,推行主辅修、双学位。学校推出英语+X、信息+X、语言+X、管理+X、环境+X等双学位班供学生选择,选取经济、管理等7个学院21个专业实施双学位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现在,学生中获得双学位或有主辅修专业学习经历的比例达到20%。第三,增设交叉复合型专业。文史哲班、金融数学班、生物医学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工业生态等十余个实验班和专业皆由两个以上学院合办,这种尝试既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第四,举办暑期学校。学校每年举办暑期学校,通过名师讲坛、开放实验室、技能培训、国内外访学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知识、互相交流的机会。学校还通过暑期学校积极拓展海外教学项目,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现在,每年有1万多学生参加各种暑期班,约占在校生的2/3。二是跨学校学习,增加第二校园经历。目前,学校已与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30所国内知名大学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合作学校间互派学生到对方优势学科、专业学习一学期或一年,学分互认,学费互免。三是跨国境学习,丰富海外经历。目前,山东大学与美、日、法、国、国、俄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120多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70多所学校建立了学生交流关系。派出形式为整班派出与分散派出相结合,派出时间以长期为主,短期为辅。四是社会实践经历。现在,山东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能够100%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要包含以感恩父母、回报家庭为导向的家庭角色体验类实践活动,以认知社会、了解社会为导向的社会角色体验类实践活动和以发展职业与服务社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各种专业素质拓展类实践活动。

      ——理顺关系,保障运行。一是树立开放意识,促进高校之间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创新,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建设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山东大学与国内外合作高校间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和职能部门协调互动机制,保证信息畅通,及时发现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学校内部构建起了“校际合作领导小组—职能部门—学院”三级管理体制。学校还定期举办研讨会、组织学生座谈会、教师和管理人员互访,及时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体制机制。三是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学校针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出国(境)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工作规范,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特色育人,多方受益。一是学生受益。近十年来,30所高校、近百个专业的万余名学生参与“第二校园经历”,近4000名本科生通过国际合作参加了“海外交流学习”,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优化了知识结构,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了社会竞争力。据统计,在本科毕业生中,参加过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升学率高出同届平均升学率约11个百分点,出国深造率约高出全校平均值一倍;而获得双学位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在考研和就业方面有明显优势。二是教师和学院受益。通过国内外、学科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了高校教师间教学科研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三是学校受益。以学生为载体,“三跨四经历”架起了学院、学校、国家(地区)之间合作交流的桥梁,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搭建了校际、跨国(境)合作平台,推动了高校教学、科研、文化等多方面合作。同时,学生互访的创新举措,实现了多元校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此外,通过学生交流还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改进和提高。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湖北工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 邮编:43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