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在践行“双碳”使命中贡献高校力量
发布时间: 2022-01-17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1-17 作者:杨勇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地球家园的时代责任。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本质要求、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坚持走在前、干在先、作表率,加快构建与“双碳”战略目标更加契合的高水平办学体系,以高质量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积极应答时代命题,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当好先行者、打造生力军、争做示范区、构筑新高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应有贡献。

当好服务“双碳”人才培养先行者

育人育才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要大力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升级和内涵拓新,进一步建强做优绿色低碳学科体系,源源不断培养适应未来所需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碳中和涉及多个学科专业领域,需要站位于服务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高度,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的重大需求,聚焦低碳技术应用,着眼产业发展与学科建设间的内在联系,强化碳中和与人工智能、互联网、量子科技等前沿方向的深度融合,加快能源、环境、化学、材料、信息与金融、管理、法律等学科融通发展,推进新能源、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碳计量、碳管理等交叉学科建设,形成低碳优势学科与传统、新兴学科相互促进、有机支撑的一流学科生态系统,协同推进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工作深入开展,带动高校服务碳中和整体能力提升。同时,要以“双碳”战略目标为指引,系统推进、聚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促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优质教育资源融会贯通,加快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为碳达峰碳中和事业锻造一大批全面发展的未来科学家、工程领军人才和各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要紧跟“双碳”战略需求强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构建完善的低碳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体系,做强做实一批主干必修课和优质选修课,培育建设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影响力的高水平教材,促进学生低碳理念和知识结构形成。要充分利用高校学科、师资优势开展碳能力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各类市场主体低碳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多措并举,全力打好人才培养组合拳,为“双碳”战略实施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打造服务“双碳”科技创新生力军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创新之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要主动转学风、提质量、变模式,以研究真学问、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求真务实做科研,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大量的基础理论问题、工程技术问题及社会科学领域的管理、法律等有关问题。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面对如此重大的国家战略部署,一方面必须紧随时代坐标变化,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更加完备的人才引育发展激励制度体系,深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双碳”人才梯队。另一方面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有效整合各相关学科的优势力量,强化有组织战略科研布局,围绕碳中和领域共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以高效率组织、大手笔激励、长周期考核凝聚大团队、承接大项目、培育大成果,推动多学科联合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平台系统化布局和实体化建设,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在全球气候治理、节能减排、零碳和负碳创新技术、能源政策等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努力为低碳发电与动力、新型电力系统、工业深度减排、零碳交通、零碳建筑、节能减污降碳增效等领域提供原创性解决方案或引领性技术路线图,持续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由“并跑”向“领跑”、由“跟随者”向“开创者”转变,将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争做服务“双碳”产教融合示范区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活力之源。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要深刻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术问题,更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性经济社会工程,需要充分利用好高校的人才、学科、智力等优质资源,积极面向社会构建服务“双碳”战略的创新实践体系,打造高校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示范和标杆。第一,拓展新时代校企、校地合作新局面,扎实推进“政产学研用”多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以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成果应用实施,主动融入各级各类碳中和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力促国家战略目标早日实现。第二,遵循“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原则,广泛开展与政府、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和国际各方的协同合作,持续加强碳中和战略研究,打造新型高端智库,不断发出有引领力、影响力的高校声音,更好地推进碳中和理念传播,为“双碳”战略实施提供决策支撑。第三,通过体系化构建“双碳课程”和“课程双碳”以及广泛的科普宣传、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推动“双碳”理念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大力弘扬绿色低碳文化,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转换为全体师生的思想共识,引导师生做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者。第四,结合高校实际,积极推进低碳技术运用,强化节能增效改进,提升绿植景观覆盖,加快建设智慧低碳或零碳校园,以身示范率先实现校园碳中和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浓厚氛围,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领跑者和先锋队。

构筑服务“双碳”开放办学新高地

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要站位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和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双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持续迈进,构筑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开放办学新高地。首先,要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深度开展高质量联合培养,进一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能投身全球气候治理和国际碳市场运行、引领清洁发展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其次,要大力推进碳中和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相关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布局建设一批碳中和领域创新引智基地,聚焦国际能源治理、绿色低碳发展和气候变化应对等全球共性问题,吸引汇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碳中和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不断提升我国高校在国际碳中和领域的话语权。再其次,要持续拓展碳中和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扩大世界一流大学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大学“朋友圈”,积极举办高层次碳中和国际学术会议或论坛,主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国际规则标准制定,进一步完善全球合作体系,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共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绿色地球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大国责任,也是高校的使命担当。国家有召唤,大学当回应。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间节点,高校要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引下,立足新阶段、谋划新发展、勇担新使命、实现新作为,奋力夺取“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新突破,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1月17日第5版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湖北工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 邮编:43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