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产研育”一体绘就研究生培养新画
发布时间: 2022-08-31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8-31作者:刘盾 刘涛 陈宋釜 吉祥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我们团队的方案,解决了企业在Linux系统中C++类对象的快速存取问题。设计思路代码在经过标准处理后,可以直接应用到公司的这一项目,也可扩展和复制到公司的其他项目。”技术方案得到广州广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认可,廉宗民感到很开心。

廉宗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2020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今年5月,他带队参加由广哈通信出题的“广哈杯”学科竞赛,并拿到了唯一的一等奖。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育人,西电广研院联合企业为学生设置学科比赛,企业“出题”,学生“解题”。

如何在新时代电子信息领域,培养产教融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西电广研院引项目促合作、引企业进校园、引成果助企业,实施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支撑的“项目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突出真实问题、实际训练、实效检验,充分体现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

产教融通为学生适性扬才提供新路径

“到企业和操作员交流后,我了解到研磨机自动上下料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仍出现问题。”西电广研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韩岭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接触真实的生产环境后,对以往的理论学习有了深刻体会。在韩岭看来,学校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为他提供了更多与企业“接轨”的机会,提升了他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鹏城实验室副主任、西电广研院院长石光明调研发现,培养趋同化、项目共性化、实践仿真化、成果虚拟化、评价单一化,是当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西电广研院紧抓产教融合育人的“牛鼻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把产业真需求、技术真难题凝练为研究生培养课题,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解决真问题中历练真本领,在产出硬成果中培养真人才。

为将创新要素、资源要素、育人要素集聚起来,西电广研院改革《毕业研究成果要求》和《产教融合专业实践管理办法》等,把真问题、实技术、硬成果,作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指挥棒”。学术论文、软件、硬件、专利、行业标准、技术报告、实际产品等,被明确认定为研究生学位成果。

西电广研院还明确拔尖型人才、双创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等培养特点,为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定制化个性发展模式,适性扬才。其中,针对具有较强创新性、协同性、交叉性的双创型人才,西电广研院引导学生以企业一线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培养一批西电“创将”。

校企导师联合打造育人“高速路”

廉宗民团队在参加“广哈杯”项目的过程中,广哈通信企业导师胡敬东曾多次通过线上会议,对他们的项目展开指导。“有一次我们打算使用字符串类型属性,解决提高存取效率等问题,但这种方式并不是最好的途径。”团队成员黄继来表示,胡敬东建议他们换成二进制的处理方式来解决,这对提高存取效率等有很大帮助。

西电广研院党委书记刘丰雷强调,强化“学业导师+企业导师”互补并举的“双师”育人体系,是西电广研院推进产研育并举的另一举措。在“双师”育人体系中,学业导师传授前沿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企业导师则从企业角度,列出产品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学生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测试与评估,助力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复杂工程理论问题。

校内校外“双导师”、理论实践“双平台”,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踏出一条新路。西电广研院引入企业项目,将企业“搬进”校园,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智能通信软件联合研究中心是西电广研院率先成立的校企共建平台。该中心通过建立企业式项目管理制度,以及面向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深化产研育融合。其中“音频质量优化项目”便实现了“一对一”人才培养,“这个项目里除了有四名学生参与外,还有三名校内导师和三名企业导师。”该中心副主任严体华说。

此外,为努力达到学生成才诉求、企业进步需求、导师创新要求、地方发展追求间的动态平衡,西电广研院积极举办系列双选会。在4期科研实践双选会上,80余家企业还到场与师生深度互动,达成“双师”合作项目逾200项。截至目前,西电广研院有学校导师360人、企业导师212名,企业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或10年以上研发经历的超过80%。

校企实践课程为学生发展注入新动能

“刚步入职场的新人并不缺乏创造力,反而需要不断地激发他们的积极心态,逐步发挥他们在学校时的创造力。”李燚铮是来自中兴通讯的一名企业教师,他给西电广研院的学生们开设了有关职场能力提升的综合素质类课程,“企业把课程搬进校园讲台,将企业文化、行业技术发展等提前带入课堂,能够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期。”

围绕产业升级靶向发力,西电广研院把企业需求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衔接。西电广研院还把思政教育融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各环节,探索建立华为、中兴和海格等企业课程思政内容,突出首创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等,构建“课堂教学+实践研学”的课程教学形式。

如何把更多的实践问题,从“产线”带进“课堂”?西电广研院打造了以学生为支点,连接企业和教师的“万企创新营”。西电广研院邀请华为、视源电子等企业导师,开设“6G无线通信展望”等53门特色实践课程、15门校企联合学位课程。企业导师将产业课题带入学生的课堂实训。

中兴捧月算法大赛、“广哈杯”学科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电广研院坚持以学科竞赛为途径,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赛促学、赛研结合,不断强化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此外,通过校企合作,西电广研究院与大湾区80余家企业建立简历直推微信群,定期投送学生简历,架起就业“连心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通讯员 刘涛 陈宋釜 吉祥)

作者:刘盾刘涛陈宋釜吉祥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湖北工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 邮编:430068